集群节点配置推荐

最近更新时间:2021-03-03 10:31:46

查看PDF

集群规划

目前在创建Kubernetes集群时,存在着使用很多小规格节点的现象,这样有以下弊端:

  • 小规格节点的网络资源受限。
  • 如果一个容器基本可以占用一个小规格节点,此节点的剩余资源就无法利用(构建新的容器或者是恢复失败的容器),在小规格Worker节点较多的情况下,存在资源浪费。

使用大规格节点的优势:

  • 网络带宽大,对于大带宽类的应用,资源利用率高。
  • 容器在一台节点内建立通信的比例增大,减少网络传输。
  • 拉取镜像的效率更高。因为镜像只需要拉取一次就可以被多个容器使用。而对于小规格的节点拉取镜像的次数就会增多,影响容器的启动速度。

Master配置推荐

Master规格跟集群规模有关,集群规模越大,所需要的Master规格也越高,不同集群规模的,Master节点配置推荐如下:

集群规模(节点数量) master规格
0-100 >=4C8G,SSD数据盘>=50G
100-300 >=8C16G,SSD数据盘>=50G
300-500 >=16C32G,SSD数据盘>=100G
500-1000 >=32C64G,SSD数据盘>=100G
1000节点以上 请联系我们

Worker规格选型

  • 为了保证节点的稳定性,金山云容器集群节点上会根据节点的规格预留一部分资源给Kubernetes的相关组件(kubelet,kube-proxy以及docker等),详见集群资源预留,建议结合资源预留和业务的资源申请,选择合适的节点配置。

  • 根据业务类型确认CPU:Memory比例
    对于使用内存比较多的应用例如java类应用,建议考虑使用1:8的机型;对于CPU密集型的业务,可以申请1:2的机器;如果是不同业务的混合部署,建议给不同机型或者配置的节点打上标签,配合nodeAffinity调度pod。

文档内容是否对您有帮助?

根本没帮助
文档较差
文档一般
文档不错
文档很好

在文档使用中是否遇到以下问题

内容不全,不深入
内容更新不及时
描述不清晰,比较混乱
系统或功能太复杂,缺乏足够的引导
内容冗长

更多建议

0/200

评价建议不能为空

提交成功!

非常感谢您的反馈,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到更好!

问题反馈